我就是這麼隨性

我這個人啊,做事非常魯莽——應該說,是那種大剌剌的性格。

只要有什麼想嘗試的事情,無論三七二十一,我一定會先行動再說。不管結果會不會出糗,會不會受傷,我都覺得「先試了再說」才是對得起自己的方式。

可能也正因為這樣的性格,我身上經常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傷。有時候是擦傷,有時候是瘀青——瘀青還好啦,反正不流血、不影響動作;但擦傷就比較麻煩了,不僅會痛,還要小心不能碰水。

不過我早就對這種事習以為常了。基本上,我是拿著透氣膠帶和消毒水走天下的——書包裡、外套口袋、抽屜裡,甚至筆袋裡都藏著一組。受傷之後我只需要冷靜地把傷口清理乾淨、消毒、貼好膠帶,然後等那個最痛的時刻撐過去,大概十分鐘左右,我又能像沒事人一樣繼續跳來跳去、跑上跑下。

說真的,對我來說,受傷不是什麼大事,比起不嘗試、不冒險,這點小痛根本不算什麼。我不是找虐,我只是覺得身體的疼痛會過去,但「沒試過」這件事可能會遺憾一輩子。

除了容易受傷,我還有一個超常見的習慣:丟三落四。我的記性很跳躍,可能上一秒才拿的東西,下一秒就忘了放哪。也因此,我的手上總是戴著一大串髮圈。

大家常常問我:「欸,你怎麼手上帶那麼多髮圈?是流行嗎?」

其實不是。以前我頭髮留得很長,綁頭髮是日常必備技能。但問題是我經常忘記帶髮圈,然後就在需要綁頭髮的時候手忙腳亂。久而久之,我乾脆決定帶一整串髮圈在手上,隨時要用隨時拿,這樣就不怕忘、不怕掉。

後來雖然我把頭髮剪短了,不太需要綁了,可是我的手如果空空的、什麼都沒戴,就會覺得怪怪的,好像缺了什麼一樣。於是,那些髮圈就這樣一直陪著我,從實用性慢慢變成了某種「習慣性安全感」。

有時候我也覺得,這種大剌剌又滿身傷痕、手上纏著一圈髮圈的自己,看起來或許有點不修邊幅,有點亂七八糟。但我還蠻喜歡這樣的自己——自由、直率,雖然偶爾會撞到桌角、跌倒在路邊、忘記帶鑰匙,但至少,我每一天都活得很真實、很自己。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