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這個人啊,是那種不太會覺得尷尬的人。真的,幾乎是零尷尬體質。
我嗓門非常非常大,是那種講一句話全教室都能聽見的程度。這件事雖然不是我故意的,但確實經常會引起旁人的注意。每當我稍微激動一點、音量又往上一提,就會變成全場焦點,彷彿自己在無預警開個人脫口秀。
有一次,我朋友終於受不了,忍不住對我投訴。他說:「你講話可不可以小聲一點?你每次一開口,全班都會看過來,很尷尬耶!」
我聽了之後,非常誠懇地回答他:「確實,我的大嗓門會讓大家看過來,然後再導致有人覺得尷尬。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有困擾過,可能啦(?)但是很可惜的是,我真的沒辦法改變自己的嗓門,也沒辦法強迫別人不要看過來,所以呢……我就乾脆把自己會尷尬這個毛病改掉了!你要不要也試試看?」
我講完之後,他直接傻眼,臉上的表情就像 Windows 當機一樣——一片空白,彷彿在思考人生的邏輯是哪裡出了錯。
我後來觀察發現,他其實是一個很容易「替別人感到尷尬」的人。這種狀況在高中發生過一次非常經典的案例。
那天是萬聖節,剛好那節是英文課。我正走進教室,英文老師正站在講台上連接電腦。當我經過講台的時候,瞄到上面放著一包糖果。我就好奇地盯著那包糖看了大概三秒鐘,然後轉頭笑著對老師說:「萬聖節快樂!」
老師先是一愣,然後也笑了。他解釋說那包糖是準備給等一下考試成績好的學生當獎勵的。
我也沒多想,就點點頭坐回位子上。
結果我朋友在旁邊目睹了整個過程,竟然為我感到非常尷尬。他整個人縮成一團,彷彿剛剛是他自己站在講台上說錯話一樣。最妙的是,我本人完全沒有覺得不妥,甚至覺得這互動很自然、很有趣。
而且老師後來還偷偷塞給了我兩顆糖果,算是對我的節日祝福有點回應吧。這不就證明了嗎?勇敢開口的人才會先享受世界!
不過更誇張的是,我朋友這種「替別人尷尬」的狀況,還會出現「併發症」。
有一次他跟我說,他在某個場合感到尷尬的時候,腦中會自動跳出過去所有感到尷尬的記憶——包括他替別人感到尷尬的時候。那些畫面像電影快轉一樣在他腦內重播,讓他瞬間尷尬到懷疑人生。他說這種感覺很像是社交創傷後遺症,我聽完只能大笑三聲,完全無法共鳴。
因為我是真的不懂——明明事情都過去了,大家也沒在意,甚至當事人自己(比如說我)都沒事,他一個旁觀者到底尷尬什麼?是不是反應有點太真情實感了?
我有時候覺得,這種「為他人社死」的能力,也是一種天賦。只是這天賦可能有點累人,畢竟世界上會社死的人太多了,他每天得幫幾十個人感到尷尬,那也挺辛苦的。